曾经火爆一时的大额存单,怎么突然“被嫌弃”了?
作者:drake | 分类:财经 | 浏览:60 | 日期:2022年08月23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越来越灵活。
如今,我国的理财产品很多,而普通人一般都会选择股票、储蓄、以及一些保险公司、银行等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而最受人们青睐的无疑就是保本保息,利率还高的产品。
2015年6月15日,工行、农行、建行、中国银行等9家银行,率先推出大额存单业务,因其高利率、可转让等特点,一经推出,深受投资者喜爱。
由于增加该业务的银行增加,投资额度也一再下降,最低门槛降低至20万,对于保守型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最大的福音。直至2019年,大额存单进一步爆发开来。
但在2021年10月,大额存单开始降温,从火爆一时到突然“被嫌弃”,它经历了什么?
大额存单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储蓄大国,这与我国自古传承的观念有关,直至今日,虽然我国已推翻封建制度一百多年,但一些传统的习惯依然存在。
不同于国外超前消费盛行,在中国,保证个人资金上至百岁老人,下至3岁儿童都有非常强烈的意识,而且能够保本保息,又高利率的投资项目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胃口。
2015年,以工商银行等9大银行,联合推出了一款投资型储蓄产品,大额存单。只要能保证存款,还能收获高额的利息。
按照大额存单刚推出时的利率看,大型银行当时3年期的利率在3.8%左右,而大额存单当时的利率则接近了4.5%。
而随着发行银行的逐渐增多,个人认购门槛也由最初的30万下调到20万,最关键的是大额存单的转让机制。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若是紧急情况需要用钱的时候,往往会提前取出存款。
而此时,若是定期存款未到取款期限时,按照银行的相关规定,则需要全部或者部分存款定期转活期,而其利率则要下降一大截,使储户受到损失。
而大额存单则不同,若是遇紧急情况需要用钱时,投资者可将其转让,虽然在转让时因为投资期限的缘故,可能出现短期损失的情况。
但若是长期则同样可能出现溢价情况,而相比于固定存款而言,大额存单的这种转让机制,都能减少大部分损失。
“被嫌弃”的大额存单
在大额存单推行的前两年,或因推行银行较少,或因其门槛太高,大额存单的发展一直平平。
直到2018年,推行大额存单的银行骤然增加,投资门槛也降到了20万,大额存单开始持续增温,直到2019年,大额存单爆发开来。
据统计,2019年大额存单的发行规模,达到了12万亿,增长30%,而其3年期利率走势也一直平稳,深受保守型投资者的喜爱。
直到2021年6月开始,一直走势平稳的大额存单利率开始下调,并持续下降,使得一直火爆的大额存单开始降温,直至遇冷。
遇冷原因
其实,大额存单的遇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早在大额存单爆发之初,就已注定了其发展走向。
2018年,各大银行为了吸纳储户存款,招数频发,银行市场可以说硝烟弥漫,在市场利率频频走低的形势下,银行的利率则反其道而行,不降反升。
使得当时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银行揽储项目,备受储户关注,利率的大幅上升,也使得储户的选择性更高,银行储蓄规模也逐渐扩大,而自此时起,大额存单也备受欢迎。
虽然这样的揽储方式,会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储蓄规模,但在最根本上,市场利率下调,各类理财产品利率都在下降,而在之后的发展中这种情况并未改善。
而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储户的生活也大受影响,这使得银行市场在无形中,再次受到冲击。
2020年3月,央行发布通知,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这也意味着在银行市场,盛行多年的放开存款利率限制的政策,到此结束。
而因放开存款利率限制,而造成的各大银行各行其政,而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将大幅受到限制。
2020年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增加,再受到央行通知的限制,无论是结构性储蓄,还是像大额存单一样的投资性储蓄均受到影响,利率均明显下滑。
直至2021年6月,利率自律机制再次发布两项决议,将原来由央行定价的机制,改为了基准利率加基点的定价机制。
并且下调银行利率上浮限制,使得大部分银行的利率都不高于4%,而原来炙手可热的大额存单,在此之后的利率也下降到3.35%左右。
这使得一向以高利率自居的大额存单优势下降,形象大跌。
而大额存单本身就有着20万的投资门槛,原本可以获得高额利息时,能够参与投资的储户的数量都很有限,如今利率大幅下降,还有着高门槛的大额存单自是不香了。
而相比于高门槛,利率低的大额存单,虽然其在一些大额投资中流动性比较高,但相比于目前市场上的投资项目而言,其流动性还是太低了。
相比于微信、支付宝、360等推出的投资理财产品,其吸引力严重不足,况且近些年来,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都推出了各种投资理财项目,其收益也都非常可观。
而此时,与普通存款利率相差无几的大额存单显然已毫无招架之力,其“被嫌弃”也成为了事实。
结语
自新冠疫情以来,人们的生活开始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失业率增加,人们的收入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使得人们对于投资理财更加谨慎。
目前微信的零钱通,支付宝的余额宝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常态,而且也没有什么门槛,灵活性更高,7日年化天天赚钱更是吸引更多用户。
而其他理财产品也不遑多让,各金融机构花样百出地吸引储户,而其最吸引人的无疑还是高利率。
而此时,大额存单不能挣脱束缚,与普通存款相差不多的利率,也使得其从火爆一时,发展成了“被嫌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