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复旦大学陈平教授谈中俄精英区别:浅谈我的朴素精英观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 | 浏览:48 | 日期:2022年09月04日复旦大学陈平教授谈中俄精英的区别,大体上我是赞同的。但是有一些观点我是不赞成的。并且,我准备浅谈下我的朴素精英观。我眼中的精英,如何给出具体的范围就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如何给出具体的概念就是得到普罗大众认可的杰出人才。
复旦大学陈平教授谈俄罗斯精英和中国精英。他这样说道,根据他的观察,俄罗斯精英的性格是精神贵族 ,即使穷困或战败,也不惜拼死一战,不肯忍气吞声。
中国精英是小农经济出身的读书人,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只能委曲求全,等待时机。
中国敢于亮剑的是性格强悍的山民而非商人或举子,那也是乱世出英雄,一旦富裕如宋朝,就不惜花钱买平安。
海外华裔和江浙沿海的商业集团的竞争能力,至今无法和西方的海盗民族和中东俄国的游牧民族相比。
此外,对今天中国超大城市的中产阶层的子女教育而言,如何增强直面竞争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陈平
如何看待陈平教授的观点?
应当说陈平教授的观点是很有见地的。满满的历史感。
1.从历史角度讲,古代精英观并不可取
从历史角度来讲,中国不少读书人具有小农经济意识,竞争性、开拓性不足。宋朝300余年历史,后人对其总体印象是经济发达,军事落后,均因军事力量不足为人所乘,最终被蒙古灭亡。
这一时期,如果说到精英人物,个人印象中就是赵匡胤、苏轼、文天祥、范仲淹、沈括、朱熹、司马光、王安石、岳飞、包拯、林冲等等。
其中最为令人叹息的莫过于岳飞。
以后人角度观历史的话。个人对宋朝的评价并不高。无论是民众的生活幸福度,还是国家荣誉感,都必须承认宋朝或许难以说民众是有很高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尤其是北宋未年、南宋未年,人们生活在乱世,又何谈幸福安宁呢?
以宋朝的观念来说,可以看到所谓的精英更多是指读书人群体。或者是说士人或官僚群体。
但这种精英观太过于狭隘和片面。
更认为正是这种过于看重读书人的价值观念导致宋朝武备拉垮,文武隔阂加深,士人官僚阶级与普通百姓并没有形成水鱼的关系。
人们始终以读书做官为荣。不太重视各类工人、商人,甚或连军人都不太瞧得起。
这正常吗?从现今时代观念来讲,无疑是相当落后的。
如此风气、如此社会价值观念,如何促进军事、科技、商业的更良性的发展。
整个宋朝,读书时,欣赏的是苏轼、范仲淹。但成年后,认为更打动人的是岳飞、是《水浒传》的诸多豪杰、是开拓进取的宋高祖、是立志改革的王安石。
水浒传
2.正视现实,我们需要的是现代精英观
就个人的朴素精英观来讲,我认为陈平教授的精英观过于狭隘。或者说,其没有给他的中国精英给出具体的范围和定义,这点容易引起争议。
比如,很多作家之类的,是精英吗?当然是。但向往或者崇拜他们吗?就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讲,并不向往也不崇拜,认同他们的价值,但反对将他们过于神化。
在我看来,何为精英?我所理解的精英,首先从视野上讲,这个视野一定要广阔,其次要有群众路线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理解的精英,具体化就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我们自古就有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念。精英也同样如此。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政商学工四大界,都是精英荟萃、人才辈出。
更直白地说吧,如果将精英的产生范围局限于读书人群体,那无疑是相当落后的思想和价值,完全与社会脱离。
北京大学
一方面,就现实而讲,随着大学的普及,社会的发展。知识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另一方面讲,现代社会分工更细,各行各行都有着自己的知识。知识已经细化、专业化了。
古代的精英观已经槽粕。应该遗弃了。
3.我们需要怎样的精英?认为陈平教授的观点可以给我们启发。
陈平教授的短文实际上还表示一层深意,那就是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敢于亮剑、性格强悍、意志坚定的精英。同时,农民企业家的家庭企业如何更好发展壮大以及中产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尤其是时逢如此复杂的大背景。
说直白点就是如何增强竞争力?如何直面社会竞争、国际竞争?如何使得一代比一代强。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也必须正视的大课题。
我没有答案。但我知道,首先应当从社会价值观念抓起。
各行各行的杰出人才都值得重视。同时,还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尚武风气,营造具备竞争力的教育体系。
一点胡言乱语,就止打住。